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以半导体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应用物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展半导体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本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所属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是“211 工程”和“985 工程”建设学科。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教育培养单位,是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

本专业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等众多奖项。长期以来,扎根西部,精勤育人,开拓创新,为微电子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专业现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5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5人,博士生导师27人。其中包括2名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1名卓青,1名杰青。聘请了3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工业界有专长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拥有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及实验平台,数模混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平台,电子材料、工艺与器件实验平台。专业通过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利用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工科基础,通过专业主干课程使学生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通过专业课程强化学生在集成电路设计、微纳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本专业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强调教学与最新科研成果相结合,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本专业的知识涉及面广、交叉性强,通过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强化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本专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结合各个层次的科技竞赛和国际交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基础宽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数理和工程基础扎实、崇尚科学、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掌握微电子技术必需的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发现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在集成电路、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流竞争力和国际视野,能终身学习并适应行业发展变化。

本专业学科交叉性强,是我国目前急需和优先发展的专业,主要面向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侧重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与系统设计,培养基础厚、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三、毕业去向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一流,人才培养质量在科教评价网和校友网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5和第6。学院近3届毕业生中约70%继续在国内深造,主要深造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等,毕业生中另有11%去国外深造,主要有: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爱丁堡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国际知名高校。就业学生中37.2%供职国内外骨干企业,其中,12%供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其他毕业生既可在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艺制造、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工作,如:IntelTI、华为、海思半导体、展讯、大疆、中兴微电子等知名企业,也可以在中国航天、中国航空、中国电科等集团都相关研究所就业。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有大批杰出校友活跃在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领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